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发挥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是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省试行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校根据省科技厅相关文件精神组建了浙江省嵊泗县和普陀区2支水产品加工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教授邓尚贵因在服务舟山市嵊泗县水产加工产业中成绩显著,获得浙江省优秀团队科技特派员称号,成为全省获此荣誉称号的12位高校专家之一。凭借近20年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研究的积累,有着西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邓尚贵教授,2年来带领他的团队“以嵊泗县为中心、辐射舟山和浙江整个水产加工产业”,帮助制定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技术平台,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科技研发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加工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以及渔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深入服务企业也推动了团队科技特派员自身的建设和发展。2年来,团队首席专家邓尚贵教授现已成为国家海洋水产加工制造技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国家水产品头足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检验方法专业工作五组委员、全国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出版全国统编教材2部,著作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省公益技术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多篇。以本团队为核心成员的食品与药学学院成为国家海洋水产加工制造技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建立了国家水产品头足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构建产业技术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食品与药学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作为学科负责人,邓尚贵教授聚拢该学科的周弘春、曲有乐、夏松养、罗红宇4位教授和杨立业副教授等人组成了浙江省(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产业团队。嵊泗县是中国十大渔业县之一,水产品年产量近30万吨,全县有水产加工企业约50家,水产加工产值约7亿元。然而这些水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自主开发能力弱、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等不足;且渔民保鲜技术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水产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这些困顿也制约着省内其他水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借助外脑构建产业技术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是这些企业的燃眉之急。
2年多来,邓尚贵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把团队拥有的以生物控制为特色的水产品组胺、亚硝胺等危害物质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以产业化为特色的鱿鱼加工、鱼酱油加工、贻贝加工等技术,以综合利用为特色的鱼骨钙、鱼软骨活性物质、鱼胶原、鱼蛋白、水解鱼蛋白及其改性修饰等技术,应用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升级。团队帮助嵊泗县融昌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岱山县腾华水产有限公司、温岭云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温州拓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味海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等18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了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称号;帮助嵊泗县顺达海鲜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海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舟山市越洋食品有限公司、温岭云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作为科技核心支撑力量,协助“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舟山京洲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舟山市富丹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建设。
解决产业发展瓶颈推进产业技术升级
针对我省海洋生物资源日益减少以及水产加工产业急需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急需转型的现状,邓尚贵教授带领他的团队2年多来不定期走访嵊泗、岱山、普陀、定海以及温州和台洲水产加工企业,走访各市县科技局、经贸局、渔业局等单位,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企业技术咨询,对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平均每人每月开展咨询4.5次,总调研和咨询数达到600人次,总行程超过50000公里,现场解决企业技术问题20余项,带回团队单位技术难题100余项;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科技项目和财政资金支持,以解决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平均每人每年为企业争取到省重点项目1项、省公益性技术项目1项、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争取到的科技投入经费(含企业自筹科技投入经费)达到近亿元;研发科技新产品40余个、研发新技术10余项、制订企业标准和技术规范60余项,创造科技投入直接和间接产值近10亿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资金和智力基础。
以科研项目为龙头提升服务能力
带着项目下企业,往往能使高校社会服务更显实效、更有针对性。邓尚贵教授承担的浙江省重大专项重点农业项目“亚铁修饰鱼蛋白水解物系列功能食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在浙江海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实施,帮助浙江海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鱼皮胶原蛋白的有限水解小肽化、水解产物的脱腥脱色以及产品类型设计和市场定位等关键问题,产品进入医用食品市场。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建立了中国营养医师协会医用食品研发基地,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和浙江省企业研发中心等称号以及浙江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鱼皮肽医用食品开发的成功,改变了我国医用食品长期靠进口的市场格局和消费格局,为水产加工的转型提供了典范。
承担的浙江省重大专项重点农业项目“东海光参高值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浙江海士德食品有限公司实施,形成了东海光参高值化加工示范基地,研发了光参表皮软化技术,开发了冻光参和干光参等制品,建成了年产光参制品1000吨的生产线一条,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制订企业标准2项。自2010年9月正式投产后,1.5个月期间即实现光参加工500吨,实现总产值398万元、利润225万元、税金56万元,进入正常生产年后预计年增产值可达2653.3万元、年增利润约1200万元、年增税金约373.3万元,有力推动了当地光参加工产业的发展。
承担的浙江省公益性技术项目“本味多肽质量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在浙江味海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实施,项目研究解决了蛋白质小肽化和风味改善等关键技术,研发了以虾粉为代表的本味多肽产品,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实施后,虾类原料利用率达到96%,经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检测,虾类复合调味料全氮含量达到3.6%,其他各项卫生质量指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制定了食用复合调味料企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生产虾类复合调味料900 吨,实现新增产值1100万元,新增利税135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承担的浙江省公益性技术项目“腌制水产品亚硝胺生成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在舟山马目泥螺加工厂实施,项目研究获得了一种复配的亚硝胺合成阻断制剂,优化了传统腌制水产品加工工艺,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复配的阻断剂应用后,腌制水产品亚硝胺含量降低了80%以上,产品经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未检出马目泥螺制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实施后,生产腌制水产品17吨,实现产值340万元,利税68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宣贯食品科技与法规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2年多来,邓尚贵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利用各种渠道宣贯海洋生物资源基础理论和知识、水产食品加工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法规。在嵊泗、岱山、普陀、定海以及温州和台州等地区开展现场咨询10余次、企业技术培训30余次、集中理论授课培训3次、集中实训3次,参加实训技术人员200余人次,参加培训技术人员1500余人。团队向企业及技术人员发放首席专家主编的《现代鱿鱼加工》以及《水产品组胺及控制》图书150套,发放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资料500余份。